12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在北京首发。IEA能源市场和安全部负责人贞森惠祐发布该报告,分析了全球煤炭市场的最新形势,并预测了2021年前全球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据IEA中国合作部主任涂建军介绍,这也是IEA第一次在中国进行该报告的发布。
根据该报告,目前全球煤炭消费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但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全球煤炭需求自2014年起就已经增长乏力,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煤炭需求增长将维持这一现状,甚至出现停滞,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能源需求的增加。
“2015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出现了本世纪的首次下降。”报告指出,“虽然印度、印尼、俄罗斯和越南的煤炭需求都有所增长,但是并不足以抵消中国和美国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今年,全球煤炭需求量也将低于2013年的水平。预计到2021年,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也将仅仅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
从地理位置来看,IEA认为,全球煤炭消费将加速东移。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欧洲和北美的煤炭需求还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亚洲的全球占比尚达不到一半;而2015年,亚洲的煤炭需求已经达到了全球总量的近3/4,欧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比则锐减至1/4以下。
报告预计,欧洲和北美的煤炭消费将持续下降,而亚洲地区则将保持增长的态势。“其中,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北亚地区,煤炭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包括印度、越南和印尼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煤炭消费量将强劲增长。”
IEA表示,全球煤炭市场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相对廉价、资源分布广,且易于运输,因此目前仍是全球发电、钢铁和水泥生产的首选燃料。数据显示,目前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接近30%,IEA预计这一比例到2021年将下降至27%。与此同时,煤炭也占据了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总量的45%,并且是其他一些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贞森惠祐指出:“由于对空气质量和碳排放的影响,煤炭业近年来备受打击。不过,认为煤炭已经面临终结还为时尚早。煤炭需求的中心正在逐渐向亚洲转移。亚洲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亟需可负担的、安全的能源来为其发展经济提供动力。这也是煤炭的矛盾所在:一方面,煤炭可以提供必要的新增发电能力;另一方面,煤炭的使用还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
在环境方面,该报告则表示,尽管已经签署了《巴黎协定》,但仍缺少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推广的触发条件。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推广CCS技术仍将成为关键点,如果没有CCS或者通过技术创新将捕捉的二氧化碳用于商业目的,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只能通过去煤,这将给电力行业和工业领域带来很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IEA在报告中还强调了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煤炭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新模式与能源结构多样化推动中国煤炭需求结构性转变和缓速下降,然而,中国将继续依赖煤炭。尽管钢铁和水泥生产的下降导致了煤炭需求下降,而煤化工却是唯一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行业,预计展望期内耗煤将超过1亿吨,中国仍将占全球煤炭需求份额近50%,煤炭生产份额45%以上,以及海运贸易份额10%以上。无论中国的煤炭消费是否已达峰值,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