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马歆璐)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煤炭钢铁去产能工作总体顺利,应充分肯定。但也确实存在个别不守规矩、偷奸耍滑的企业,国务院要派调查组坚决查处、严肃追责!”在11月23号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斩钉截铁地说。
年底将至,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钢铁煤炭去产能的任务有望提前完成,让人欣慰。但是,去产能要的不是数字上完成任务,而是要确保真去真退,要把去产能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这也成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头等大事”。
当天会议听取了今年钢煤行业去产能工作基本完成任务情况汇报,国务院将首次派出调查组严查个别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并将对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问责。这意味着,“做做样子”的去产能将不再行得通。
李克强总理详细询问了具体企业违规事项后说,“对于那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去产能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和地方,该表扬就要表扬;但对于那些顶风违规、想要火中取栗的个别企业,要抓典型、严肃处理,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番话道出了国务院勇敢亮剑、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他说,“现在我们有很多技术手段,大数据、遥感卫星,有没有违规新建钢铁厂、规模多大,都可以实现即时监测。有关部门要用好这些工具,切实防止不符合环保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分析,从今年去产能的情况看,各地还是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现在还需要做的是:第一,各地领导、各个有关企业都要丢掉幻想。最近煤炭价格、钢材价格上升,因此,许多地方和企业有一种侥幸心理,保留对煤炭、钢铁需求的一丝幻想。第二,防止虚假去产能,也就是该去的产能很可能没去掉,被隐藏起来了。国务院说要严查,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第三,防止逆淘汰。逆淘汰就是地方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让一些没有钱经营的企业开工,却让有利润的企业去产能。比如职工多的企业,政府可能就不让它去产能,而效益等方面都不错的私营企业,可能工人比较少,政府就有可能让企业停下来,这种逆淘汰的情况是存在的。
针对上述情况,周天勇建议,一方面,政府一定要按照去产能的既定目标、计划来推进工作,不能有所动摇,更不能进行逆淘汰。其次,除了硬计划外,还要通过市场经济办法,把政府调控和市场功能相结合,切实做到真去真退。
就此话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做出进一步点评。
经济之声:去产能确保真去真退是关键,目前煤炭钢铁价格有所回升,这其实也和煤炭钢铁“去产能”比较到位有关。但价格回升时,更要防止死灰复燃。地方是不是也有个别企业违规新增钢铁产能或者进行等量置换的情况?
石磊: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客观上,各地去产能本来就是有压力的。地方政府有压力、企业有压力、职工有压力,我们要特别提防这三方的压力,防止煤炭钢铁价格稍有回升产能便死灰复燃,因为原本的动力机制还存在。
此外,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煤钢作为基础产业,很多对其产品的需求是刚性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生产性投资,如果这两个领域稳定恢复,煤炭钢铁这两个基础性产业很可能会在经历一段调整之后,产品价格整体上升。其实,价格回升是去产能调整结构初见成效的一个表征。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民营经济在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出现了比较好的回升势头,这造成了对于钢铁、煤炭需求的上升。此外,还有一个次要因素,就是入冬以来,北方取暖燃煤的需求量增加。可以说,这些原因都是短期性的,因此不能说煤炭钢铁涨了一天价,就认为我们的调整到位了,事实上还远远没有。
经济之声:有业内人士说,如今钢铁价格差不多每吨可以盈利六七百块,其价格能确保企业盈利,很多企业可能因此不愿意去产能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真去真退,同时保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把产能做精,提质增效,最关键的是什么?
石磊:我最近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像安徽的马钢、山西的太钢,以及其他一些过去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企业,最近都出现了盈利的迹象。从这种情形看,目前有些地方确实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在中央提出大的方面去产能时,就相对地做一做样子。一旦中央呼声减弱,地方产能可能就会死灰复燃。
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一是就业压力,二是利税压力,三是经济增长压力。我们理解地方面临压力的同时,更要强调一点,就是在去产能、减少低端产能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的目标从长期来看其实是一致的。这个一致是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而言的。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面临的问题跟中央考虑的问题可能不那么一致,所以要特别着眼总体目标的一致性,防止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否则会导致中央的决心在地方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中央统一的政策和安排,在地方常常会受到一些其他措施的不当干扰而导致的效果被抵消,这是目前要特别注意的。
经济之声:去产能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不断的推动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市场的作用,所以,去产能也不能只是制定指标,该交给市场的还是要交给市场,防止个别地方政府继续扶持低效产业。接下来,在去产能和转型升级攻坚战中,政府跟市场应该怎么样各自发挥更好的作用?
石磊:对于一些企业,如果政府给了太多的保护,维护了它的市场垄断地位,就会导致企业本来应该调整的产能也不调整了。还有一些政府应该予以扶持的企业,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给钱,而是要给予政策,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政策优势以及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来调整自己的结构,将调整结构变成企业自主行为。
企业要成为此次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体,不能简单地把改革任务推给政府。政府推动就照做,政府不推就不做。如果这样,改革成本就会非常高。企业成为改革主体,实际上是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微观基础。
再者,还需要社会共同参与。不能认为去产能仅仅是政府的事,社会资本也要参与结构调整。这涉及到企业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等,像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以及其他产能调整任务比较重的地区,现在都面临这些问题。仅仅靠政府、财政资金配套供给侧改革来去产能,政府显然是会入不敷出的。因此,需要盘活社会资本存量,实际上也是利用好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做投资,比如推进PPP。这也是把去产能让出来的空间,更多地转化为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把去产能留下来的空间,更多地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空间。
(原标题:钢铁煤炭去产能 “做做样子”将不再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