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份开始,国家层面开始调控煤价,两个月内连开8次会议从煤炭市场“产、运、销” 全产业链进行把控。随着政府部门抑制煤价上涨“组合拳”的推出,大型煤企带头下调煤价以及此次煤电双方中长期协议的签订等均将促使动力煤市场降温。
11月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迎来在连涨18周之后的首次下调。北方港口煤价也出现下跌趋势,幅度在10-15元/吨左右。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则报收于604元/吨,环比下行2元/吨,出现“两连跌”。
此外,人民币贬值对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触发。但分析指出,今年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中,供给侧改革政策发力,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带来的影响还是基础条件。
“国内大宗商品的总体趋势最终还是回归国内供需、资金以及市场预期基本面的情况。煤价的变化主要还是要依据国内的供需状况进行判断,人民币贬值对于煤炭进出口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对于出口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中宇资讯煤炭分析师关大利对记者表示。
目前正冬储期,国内对于煤炭的需求是上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进口煤炭而言,人民币贬值将提高进口煤炭的采购成本,增加煤炭进口商的采购风险,并压缩进口商的利润空间。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 1-10月煤炭进口同比增长18.5%至2.02亿吨。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增长16.29%,出口量同比增加162%。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进口煤市场整体承压,煤炭进口数量呈现减少的态势。2014年下半年开始,面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煤炭行业救市政策,帮助煤炭企业脱困。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多家电力集团召开会议,对主要电力企业设置缩减进口煤量化指标;2014年9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进口商品煤提出具体质量要求。2014年10月,财政部正式下达了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通知,澳洲动力煤进口关税增至6%。随着进口煤相关政策的实施,特别是2015年年初,《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煤炭指标中微量元素严格限制及对高灰、高硫煤限制预期强烈影响。
今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煤炭的进出口数量相比去年同期都有增加。在关大利看来,出现“反转”的原因在于国内供需缺口确实存在。
“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进口煤优势被进一步减弱,也就是目前国内供应确实有缺口,需要补充进口煤,不然进口煤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关大利表示。
据卓创资讯分析,今年国内的煤炭市场比较特殊,如果国内供需状态较为平稳,则人民币的贬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会较大。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在供应平衡或稍有盈余的状态下,肯定更倾向于选择低价的煤。但今年前期供应处于紧缩的状态,国内煤价涨势快于进口煤价的上涨幅度。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进口煤尽管成本增加,但还没有国内煤价上涨的幅度大。因此,进口的利空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2014年底国家开始限制一部分低卡煤进入国内市场,另外,根据前几年国内煤炭的供应情况,为了保护国内煤企,虽没有明文规定,也一直是处于限制进口的状态。从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煤炭进口一直保持下滑的态势。”卓创资讯动力煤分析师崔玉娥对记者表示:“今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资源供应出现的缺口推动了进口量的增加。如果在供需平衡的状态之下,我们预计进口量应该是稳步下滑的状态。”
对于前九个月动力煤出口增幅的抬升,崔玉娥表示:“首先是2015年的出口量的基数较小;其次是今年年初都会制定配额量时,国内的市场状况供大于求,所以5家可以从事出口业务的煤企积极寻求出口,以期增加年内煤炭的销量。”
虽然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降低了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卓创分析整体而言出口形势不是特别的乐观,原因在于日本、韩国作为我国煤炭的主要出口国家也是在积极下调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而目前在保供应、稳煤价的政策效果凸显的情况下,进入11月进口煤的成交量较前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另外,据卓创了解,近期产地汽车运费已经出现下行迹象,陕西发往河南等各省份运费出现10-30元/吨的下调,此次运费下调或为陕西地区动力煤市场降温的预兆。后期来看,随着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效果陆续显现,供需矛盾趋于缓和,预计煤价会出现理性回落。